为推进泥塑发展参加传统文化活动
黄河文化传承华夏文明,拥有北临黄河的独特文化资源优势,在“以人为本,润泽生命”的办园理念下,以“生命教育”为底色,开展了黄河泥塑课程,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园特色课程质量,1月25日我园有幸邀请到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河澄泥砚)代表性传承人—陈淑珍老师莅临我园进行此次黄河泥塑培训活动。
融洽趣味,拉开序幕
泥塑作为我国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因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以及由于它的可塑性和想象力强、艺术成分高,因此流传至今,它也是我们了解人类起源和过去生活方式的一把钥匙,具有很深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欣赏价值。让我们跟随着陈淑珍老师的脚步一起去感受泥塑之美吧!
专家引领,拨云见日
在陈淑珍老师的引领下我们了解到了澄泥砚是四大名砚中唯一一种由泥合成的名砚,它色彩多变,造型独特,在中国砚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澄泥砚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历来被文人墨客所推崇。集团园园长冯静、保教主任张春晓亲临现场一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统文化,与“泥”同行
了解了澄泥砚的历史背景,陈淑珍老师向我们展示了泥工的基本技法(揉、捏、搓、压、剪、挑、刻、切)与工具使用的注意事项,并进行了现场操作示范。
看着陈淑珍老师娴熟的手法,老师们也跃跃欲试,纷纷拿起手中的黄河泥跟随陈淑珍老师的脚步一起玩转泥巴,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实践操作中,老师们大胆尝试,互相学习探讨,共享成功的喜悦和制作的快乐。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们的成果作品吧!
传统文化之美以泥塑的形式在我园落地开花,让黄河文化从小扎根孩子心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泥塑活动可以让幼儿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动手捏出自己喜爱的事物。通过培训活动,教师们在愉快的体验中不仅学习了泥塑的基本方法与技巧,也为以后开展泥塑教学活动积累了宝贵的实践操作经验。更是为推进我园特色泥塑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